未来启蒙著作《第三次浪潮》
关于未来的预测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在30年前遇见的未来是:跨国企业将盛行;电脑的发明使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成为可能;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核心家庭的瓦解;DIY运动的兴起…
本书的作者托夫勒在1980年出版了该作品,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书中所预言的一些变化。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着如托夫勒所预言的第三次浪潮社会,变化的浪潮冲击又重叠,造成冲突和压力,也带来了新生和机遇。大变革来临时我们都会有这强烈的不安和动荡,而托夫勒的著作却为我们指出了清晰的路向。
托夫勒的作品没有直接给我们带来财富,但是他在书中关于未来的预测却给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于本书出版三十年之后的我们意义仍然深远,更不要提对于当时文革刚刚过去没有多久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多大的冲击。当时的知识分子刚刚开始文革之后的高考制度,当时的学生大都是对于文革的反思,对过去对历史的思考,这时托夫勒对于未来的思考像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去探索并描绘这个世界的各种可能。这种不同极大的拉伸了对这个世界的时空尺度,不仅要反思过去,更要面向未来。
一点不夸张地讲这本书在三十年前的世界绝对是一本信息时代的启蒙书籍。
三十年后的互联网信息时代
大学毕业后进入互联网领域工作时是2016年,那两年应该是各种全民创业热潮最为高涨的时候,这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北京中关村的3W咖啡,这家咖啡店就在海淀教会的后面,当年有很多关于这家咖啡馆的传言,比如有创业者拿着商业计划书去宣讲但是在没有实际产品的情况下也拿到了几百万的天使轮融资。
那一年是O2O最为激烈的一年,很多的产品打通了线上线下的服务,你可以在家点外卖,预约上门美甲服务。当时各家公司都是从来不看或者根本不在乎项目盈利与否,只是为了增长市场占有率,疯狂的拉投资做推广,作为用户的我们真的要感谢那段时间资本的助力,让我们享受到了极大的生活便利。
刚毕业的时候互联网相关的岗位的招聘需求非常的旺盛,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国内互联网核心,非常多的互联网企业的总部都在北京,西二旗、中关村、望京、五道口,几乎你能想到的核心商业区都有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的总部。
那一年很多毕业生希望能进入互联网公司,其实当时国内的很多学校并没有专业对口的互联网岗位,比如UI设计师、产品经理。因为有了这么大的市场需求,就有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培训班,互联网从业者中也有一部分人转向了这些热门的培训行业。
如果成功的进入互联网公司入职,那么基本上可以享受到市场上相对于其他行业比较有竞争力的薪资,但实际上也要相应的付出很多,比如时间。因为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压力较大,很多公司普遍都会加班,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996“工作制。
互联网行业虽然是信息产业,但实际上工作模式和流程却让人感觉非常的熟悉,从项目立案到产品介入输出文档,设计师根据产品文档输出设计内容,开发根据设计稿搭建产品功能,之后交付测试最后提交应用商店供用户下载使用。整个的流程环环相扣,就像是一个精密运转的超级”流水线“,而像字节跳动这样的拥有数万员工和多个超级热门应用的公司也被戏称为“应用工厂”。
我想托夫勒一定没有想到我们身处第三次浪潮中的互联网工作者是如何看待自己,他也一定不知道码农、社畜、线框仔代表着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虽然是身处第三次产业浪潮在这样的互联网模式下工作,但本质上我们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坐在车间操作机器的工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生产方式的改变带来了现在看到的样子。
经过那段时间的市场狂热到后来市场渐渐恢复理智也就这两年的时间,我们经历过打车平台的疯狂补贴、O2O浪潮、百团大战、也有从共享产品的爆发到ofo的终局,还有互金行业疯狂吸金到疯狂暴雷。今年因为疫情整个资本市场的近乎冻结,我们也能看到一边是因为业务锐减勉强度日的小微企业,另一边是几何式增长的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这场疫情导致书中所说的soho模式的流行和普及呢。
但对于未来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未来的任何技术和变革一定会有伦理道德约束,不然那句“机器正在生物化,生物正在工程化”将会成为现实,如果基因编程和人体芯片成为现实,那么社会分化必然加剧,“新人类”和我们之间的矛盾也将被放大,希望这个世界上再不会出现“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惨剧,可能是看了太多辛德勒名单这样的电影,觉得某种思潮的过度狂热真的非常可怕。
产业变革遇到的阻力
很多的互联网产品确实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比如电商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外卖改变了人们的餐饮方式,这种改变有大有小,电商和物流的改变或许可以称之为大,但像是各种叫车平台本质上还是大规模的调度,只是用机器算法替代了人工并且打破了出租车公司的市场垄断,并没有为生活方式带来非常大的本质的变化,它是进步,并不是革新。我们仍然没有脱离现在进入未来。或许我们并不知道未来真正应该是什么样子。
关于近年来讨论的人工智能的崛起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人工智能的普及必然是面临着重重阻碍,技术上的突破一直不是最难的部分,而是冲破社会形态和伦理道德的约束。用机器替代人工换来的是效率极大的提升,这是第二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最明显的好处。
但任何一场革命都是一次零和博弈,有优势就必然会有不足,工厂用机器替代了人工就一定会面临工人的失业和企业产业转型的难题。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面临巨大的阻碍和挑战,想起Uber在韩国被禁止的事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件。
韩国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有秩序的社会,像是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一样,任何形式的产业都是有庞大机构在运转,出租车行业就是一个典型。韩国的司机要是想要成为出租车公司的员工就必须缴纳高昂的费用,这么做其实也有一点好处就是通过一定的准入门槛限制了其规模,让市场的供需维持在一定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护了司机的权益。但是Uber却打破了这种门槛,不需要缴纳准入费用,只需要在每单车费中缴纳一定比例的抽成就能享受到Uber给到的派单服务,司机既减少了空载率,乘客又免了排队等车,对比传统出租车优势已经非常明显。这就造成了传统出租车公司收到非常大的冲击,司机收入锐减,很多出租车司机作为家庭中的经济支柱,对于他们家庭的打击是巨大的,所以也就看到了出租车司机罢工,光华门集会游行甚至放火自焚来倒逼政府作出了禁止Uber的做法。
相对自由开放的环境更容易带来巨大的产业变革,对于我们这场变革中的个人则需要有更包容和学习的心态去准备迎接下一场变革。
DIY崛起与3D打印
作者在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中提到了DIY的崛起,这在现在这听起来像是另一场文艺复兴运动,像是一场人们厌倦了工业流水线产品后,群体爆发的种种不满而催生的一场革命,使人们长期被压抑的创造才能再一次被激发出来。
人生来就有创造的才能,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手工艺品和制造工艺,但是在追求效率和工业化的今天我们用的产品穿着的衣服都有可能是一样的,不管哪个国家你都能看见耐克的运动鞋、宜家的杯子餐桌、H&M代表的快时尚等等,也难怪山本耀司看到东京纽约这样的城市街头的年轻人穿着越来越多的快时尚服装时表现出的失望与担忧,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丧失了创造力的设计师就像是死去了一样,这句话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师,任何人都一样。
其实3D打印现在还处在尚待开发的状态,因为在市场上还没有普及开来。其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 价格
- 材料受限
- 打印精度和性能
- 尺寸
首先价格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本身这项技术是有专利保护的,2009年熔融沉积成型(FDM)打印专利过期的时候,FDM打印机的价格从原来的10000美元下降到1000美元,涌现出了MakerBot这样的打印机,其次是极客们通过自己组装并且使用开源的固件版本进一步降低了设备价格。打印机价格的平民化为这些设备走向大众铺平了道路。
材料上可以分为几大类有
SL工艺成型材料:光敏树脂复合材料
SLS工艺成型材料:高分子粉末材料、石蜡粉末材料、陶瓷粉末材料、覆膜砂粉材料、塑料粉末材料、金属粉末材料。
LOM工艺成型材料:陶瓷、纸材
FDM工艺材料:熔丝线材、FDM陶瓷材料、木塑复合材料、FDM支撑材料
3DP工艺材料:塑料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
在工业设计中材料学是一门非常深入的课程,每种材料都有它特有的物理特性,其实我们看到上面那么多的材料很多都是高分子化合材料,比较适合用来制作工业产品的外壳等。我们可以想象一下3D打印普及后的生活,很多产品我们甚至都省去了物流和包装,比如你可以为你自己设计并打印手机壳:
如果我们在某个提供3D打印“原材料”的网站,付费下载某个设计师设计的一把椅子模型,将数据传输给打印机后然后就可以进打印了,这个流程可以有多快呢?相比我们现在网购物流的速度简直就像是复制粘贴一样了。但它同样受限于材料,例如不能打印我们穿着的衣服,因为现在的材料还不能做的那么柔软透气甚至吸汗亲肤,所以我们离那种可以拥有一台可以打印任何时装的机器的未来还有一段距离。希望不远的将来可以做到。
打印精度和性能上其实造价高一些的设备会表现的好很多,但市面上的大部分消费级别的设备还是远没达到让人惊喜的程度
上图中的设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打印喷头,使之融化线型材料并通过喷头的横竖运动“印刷”出模型,在大学研究所曾经用这种机器打印过模型,那个速度真的一言难尽。如果晚上太困了没盯住就有可能出现因为材料用尽导致模型打一半废掉需要重新打印的情况。这种机械结构和打印方式就决定了它的模型打印速度和大小。这种打印机的价格最大差异也就在打印尺上的不同。
还有一种打印方式叫做光固化,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快,相比于传统的打印方式他的的打印精度也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打印头喷出的材料粗细。就像是美剧西部世界中的方式一样通过激光照射光敏树脂使之固化来“拔”出模型。
但它对材料的依赖也很大需要光敏树脂作为打印原料,而且市面上卖的大部分光敏树脂都是有毒的,使用时需要时刻注意通风。
下面放几张在网上看到的特别喜欢的3D打印作品:
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还是觉得有种未来已来的感觉,anyway希望未来越来越美好,peace & love!
最后摘录几句作者在书中的观点来作为结尾:
工业现实观的三个核心理念:征服自然,社会进化以及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进步。
我们所说的现代民族国家是第二次浪潮的产物,一个组成单一的政治权力奇迹般地凌驾于一个组成单一的经济之上并与之融合
今天领导人的“软弱”很少是个人品质的反应,而更多的是他们权力所依赖的机构失灵的结果